我国科学家实现多模式复用的量子中继基本链路,将量子通信的速率提升了4倍,这是世界首次。
并且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吸收型量子存储器,对这项成果进行演示。
该成果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、周宗权研究组提出的,登上了《Nature》。
两个相互“纠缠”的量子,会带动彼此产生变化,量子通信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实现的。
由于量子极易衰减,为实现长距离量子通信,科学家们利用量子存储器实现量子中继,将远距离划分成多个短距离。
如同“鹊桥”一样,量子中继让两个没见面的量子建立纠缠。
但是,在传输量子数量与精确率之间,量子存储器难以实现兼得。
经过多年研究,中科大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吸收型量子存储器,它能够一次捕获并储存4对纠缠量子。
从而获得4倍加速的纠缠分发速率,两个节点之间的纠缠保真度超过80%。
接下来,团队将致力于提高存储效率和纠缠光源质量,努力实现超越光纤传输的实用化量子中继器。
论文地址: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86-021-03505-3
参考链接:
http://lqcc.ustc.edu.cn/index/info/1041
https://www.nature.com/nature/volumes/594/issues/7861
“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